阻燃工作服的配备有什么要求?阻燃布料中PH值的作用!
阻燃工作服主要用于工业炉窑、金属热加工、焊接、化工、石油等场所,他在接触火焰及炽热物体后,能减缓火焰燃烧,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伤害。国内冶金、化工、石油、林业、消防、电力等行业都通过各类法规,要求相应岗位配备阻燃防护服。《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(试行)》(国经贸委安全【2000】189号),对铸造工、电焊工、热力运行工、机械煤气发生炉工、炉前工、玻璃融化工及相近工种,提出了配备阻燃工作服的要求。针对不同工种及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特殊性,在配备阻燃防护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.易产生静电火花、有防静电要求的工作场所;属0区、1区爆炸危险场所,且可燃物的较小点火能量在0.25J以下者,应配备兼有防静电性能的阻燃工作服。
2.发散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场所,应配备兼有防尘性能的阻燃工作服。
3.铸造工、电焊工及其他存在金属熔滴飞溅的工作场所,应配备焊接工作服。
4.热力运行工、机械煤气发生炉工、炉前工及其他存在明火辐射的工作场所,应配备隔热性好,具有抗热辐射的白帜布阻燃工作服或覆铝膜阻燃工作服。
5.在交流电压500KV及其以下高电压设备上进行带电作业,应配备带电作业屏蔽服。
6.在高湿或存在大量可汽化液体的工作场所,应配备兼有防水功能的阻燃工作服,以免防护服吸水汽化,增加烫伤的危险;工作场所存在易燃液体,则应配备兼有防渗的阻燃工作服,以免工作服吸收易燃液体后,失去阻燃功能;工作场所存在腐蚀性化学物质,则应配备兼有化学防护性能的阻燃工作服,以防工作服渗透有害化学物质,使劳动者受到伤害。
7.工作服的颜色应与作业场所协调,保证沾染的污物明显可见,必要时应缀钉逆反射安全标识。
8.根据不同工作场所劳动者的工作性质,阻燃防护服应与头部、眼面部、手部、足部防护用品配合使用,以实现对劳动者的全面防护。
阻燃布中PH值的作用
PH值是指阻燃布中残留的酸碱含量,国家有关标准曾对纺织产品PH值作了明确、严格的要求,阻燃布是否直接与皮肤接触,其PH值也不一样。婴幼儿及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的pH值应控制在4.0~7.5,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pH值应控制在4.0~9.0。pH值,通常叫酸碱值,是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、中性或碱性的一种数值,范围为0~14。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,溶液的酸性越强,pH值就越小;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,溶液的碱性越强,pH值就越大。纯水或中性的溶液,它们的pH值等于7。
阻燃布纺织品生产过程中,无论是褪浆、煮炼,还是漂白、染色(印花),都要经过固色、还原、清洗。这些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纯碱、烧碱、pH值调节剂、表面活性剂等,如果水洗不彻底,就会造成织物上存在酸、碱残留物。纺织品的pH值,是通过测试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来确定,是生产过程中控制酸碱度的技术指标。人体的皮肤一般情况下pH值在5.5~7.0之间不等,属于弱酸性,纺织品pH值超标,会破坏人体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,引起瘙痒,并使皮肤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,甚至引发皮炎等症状。pH值是残留在纺织品中涉及影响人体安全、健康的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之一。